99 第九十九章
關燈
小
中
大
99 第九十九章
◎登基第九十一天◎
衛國公府上, 世子不停地磨墨,墨汁都快從硯臺裏面溢出來了,還不見他休息停手。
“寫啊, 你不是有文化得很嗎?”衛國公在一旁虎視眈眈地盯著他, 好不容易抓到一次大兒子回來, 非逼著他寫這封奏疏不可。
現下還能上疏的勳貴都找了人, 潤色奏疏, 送到陛下面前,想要為自己爭取一個機會,他先前也有過上疏,只是自己寫得不大好, 沒好意思送上去。
當然,也拉不下臉去找相熟的讀書人——家裏可是有一個念書極好的兒子,怎麽還找上別人了?
只是對方封了守備一官後, 就不怎麽回家了,更願意在軍營看著。在北疆出征中得了軍功, 官職更高, 對軍營的熱情也就更足了。
如今叫他抓住, 一定要對方寫出驚天地、泣鬼神的好文章, 好一眼打動陛下。
“父親……”
世子是不大願意寫的。
不說別的,衛國公年齡都有五十朝上,已經邁入了老年的範疇。武學興盛, 培養了不少好苗子,何必讓老父過去?多鍛煉鍛煉好苗子不行嗎?
養兒子養了這麽多年,父子倆不說心有靈犀, 也差不多能從對方神態中猜測出想法, 更何況, 世子日漸開朗,不像以往一般郁郁。
“你是不是看不起你爹?”衛國公頓時怒目而視,若不是手上沒有趁手的東西,早就砸過去了,“廉潔老矣,尚能飯否,這個典故你沒聽說嗎?!”
“父親,那是廉頗。”
“混小子!!”
世子放下墨條,奔逃出門,生怕叫父親追上。
只是一出門,就見到了宮中來人。
世子腳步一頓,回想著近日有什麽要事發生。軍營一切正常,近日沒有出征的計劃,所以他有時間回家了一趟。如今宮中的人來了,難不成,有什麽地方出現了變故?
衛國公在見到人後也是大喜過望,甚至想去套近乎:“是不是陛下知道了老夫年輕時的……”
他就說,陛下慧眼過人!
就算自己沒有上疏,也精準地找到了自己,這不,立刻叫人來,一定是有要事!
兩父子都覺得宮侍都是來找自己的。
宮侍的態度也是好聲好氣,問道:“國公家的二公子可在?”
衛國公:“???”
世子:“???”
“那混小子年歲不大,還沒出過燕都,有什麽事喊他,不如喊我這個長子。”
若是別人,一定不敢和宮內的人這麽討價還價,但衛國公混不吝慣了,心中也存了一些試探的心思,期期艾艾地問。
宮侍依舊維持著不變的微笑:“陛下是想叫武學多去歷練歷練,畢竟不觀戰,怎麽好做官呢?”
說完,見衛國公漸漸起勢,隱約在陛下心中有勳貴第一人的趨勢,又加了一句:“請國公放心,沒什麽危險,武學挑了一些人去。”
這宮侍口風很緊,說了這麽多,基本上一句有用的話都沒有。
衛國公只好點了點頭。
等人走後,他和大兒子對視一眼,齊齊道:“怎麽是他?!”
難得宮內來人一次,居然誰也沒喊,叫了家中那個傻乎乎的小兒子。
“近日沒聽說過什麽動靜,硬要說,就是金陵。”世子反而能心平氣和地和衛國公溝通了,腦子裏將近日的事情轉了一圈。
文官嘛,上下伸手也不少見,軍費都敢克扣,更遑論其他?或者說,如同去年那般,上下都老老實實,才算少見。
就連軍營裏也有這樣的事,不說別的,就說西寧府,原先軍費也是給的,後來一年年克扣,才漸漸少了。
所以貪腐這件事隱隱約約傳來的時候,沒多少人在乎的,也只以為陛下會緊著別的,判幾個首惡、下幾個大牢,將贓款奪回來。
異樣成了常態,不異樣的,反而被認為怪異。
可現在一看,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啊……
陛下仿佛生氣得很,連武學都叫上了。
“正常嘛,陛下去歲給上下官員都加了什麽……績效,前後封賞給了多少錢,過年給的也不少,以前還能有個借口說俸祿少,不夠養家,收些冰炭、孝敬一類,現在可沒有這個理由了。”
衛國公是陛下的忠實擁躉,陛下說什麽是什麽,從來不反駁任何一件事。
別的不說,那些新式火器,真叫人眼熱,要是哪天他也有機會,能摸一摸,甚至用上,就再好不過了。
“怪不得,我說近日那些文官怎麽乖得和孫子一樣……”說著說著,衛國公忽然竄出一個想法,道,“你說,我們應不應該乘勝追擊,將那群文官徹底趕下臺?”
內閣這麽多年都是文官的陣容,沒道理武官就不能進啊!
只是出口之後,見到孩子不讚同的神色,訕訕住了口。
“父親,何曾有武官掌握大權的先例?不如先管管部下,叫他們不要在此刻輕舉妄動為妙。”世子說完,嘆氣道,“現下文官蟄伏,未免沒有以退為進的意思,倘若這時候再活躍人前,若叫陛下看在眼中,招惹了厭惡,可就得不償失了。”
他分析之後,衛國公終於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。
“這麽一說,咱們現在表現還是錯的了?”
世子比較保守:“陛下做什麽心中自有謀算,不是一些上疏就能左右的。”
一年一簽,陛下剛剛登基的時候,內閣還會因為自己經驗豐厚,給陛下一些建議。
現在,完全是根據陛下的命令行事。
不僅是因為陛下懂得多,目光長遠,也是因為威儀日漸深厚的緣故。
世子想的要多些,陛下是不是再沒可能如以往那般親切了?
“這是好事啊,省得有些人不知上下尊卑亂折騰!”衛國公一語道破,看向憂心忡忡的大兒子,道,“才過年,沿海大勝,那群人就敢在陛下的興頭上做出此番行徑,難免沒有見陛下脾氣好容易糊弄的緣故。”
說不定,還以為法不責眾,或者賣個慘就能過去。
只能說,他們都失算了。
——
哭廟一案牽連甚廣,極為影響政績——看,都有人在孔聖人面前哭訴,豈不是指著鼻子說當地官員管理有問題?
更往上一層,是不是知府、巡撫有問題,乃至金陵、燕都?
再者,哭廟會煽動當地百姓。哭廟的組織者都是本地有聲望的鄉紳、地主,因為“仁善”,往往能獲得不知真相百姓的跟隨,聯合起一大批人,齊齊對官府發出抗議。
這麽多人,若是處理不好,就是民變,更進一步就是叛亂,縣令往後的仕途不僅完蛋,更有可能因為察覺民情不當而判刑。
早年間,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,整個縣衙上下都被擼了,還有被斬首的。
久而久之,再沒有人願意蹚這個渾水,有什麽訴求,直接閉眼答應就是——保住烏紗帽才是關鍵。
這地方頭一次遇到這種問題,縣令在接到消息後急得團團轉,不敢擅自調人遣散民眾,防止引來更多的嘩變,簡直深不得淺不得,只能不停地叫人打探消息。
“大人,那群人已經哭了半個時辰!”
“大人,周圍百姓約有上百人。”
“大人……”
“大人……”
一連串的,全是不想聽的壞消息。
縣令簡直頭疼,恨不得直接將地還給他們得了,百多畝地而已,在南方也不算什麽,誰知道,此時居然直接變成了燙手山芋。
“大人?”
縣丞今日不當值,與家小去了隔壁縣看望親人,聽到消息後緊趕慢趕來了縣衙,一眼見到了猶豫的縣令。
對方是個和稀泥的性子,不喜歡沖突,唯一的目標就是在這個位置上,老老實實地混到任期結束,遇到這種事肯定拿不準主意,想要順著他們的訴求。
可這還了得?
“大人可知得寸進尺之理?”他身上穿的還是常服,頭發也有些散亂,開口道,“倘若這次退讓,那下次呢?大人只知道滿足那群人的意願,以獲得短暫的安寧。可燕都呢?到時候陛下怪罪下來,又該如何?”
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一層,所以縣令沒有武斷地答應那些人的請求。
他嘆氣道:“縣丞又有什麽意見?”
目前為止的案例,除了答應,幾乎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法。
“絕不能答應。”慌亂之中,縣丞也沒什麽思路,但好壞還是能分清的。不說別的,陛下做什麽事都是自有章法,如今對田地下手,後面肯定有一系列的跟進。
假若他們貿然行動,壞了陛下的事,以後仕途定然無望。
說句難聽的,他們還有兩年的任期,若是此時頂住了沒有松口,兩年之後,說不定陛下就要高看他們一眼,換一個更好的地方;若是松了這個口,那可就沒有前途了。
“道理是這個道理,但總不能叫他們堵著門,這像什麽樣子?”
陛下表露過對佛道的不喜,連同燕都和金陵,都減少了燒香拜佛的次數,民間也是如此,不過孔廟不算其中,香火更甚以往。
“咱們先上疏,送去金陵六部、不,還要轉個彎才能去燕都,直接上疏到燕都!”
縣丞咬了咬牙。
因著先前寶雞縣的縣令一事,陛下特地開恩,地方縣令有直接上疏的權力。可以隨著稅收送上,也能送去金陵的儀鸞衛處,直接遞交到陛下的案上。
只是這個權力並不常用,除非是十萬火急之事。
哭廟一事,算得上十萬火急嗎?
正在寫奏疏的時候,縣衙門口忽然傳來了一陣熙攘,緊接著,衙役氣喘籲籲地沖進來,語氣急促:“大人,有人報官!”
“現在哪有時間……”縣令嘟囔一句,“是何人,報什麽官?”
“是萬老爺家的長子,報官說父親在家中不敬尊長,詈罵……”後面的話衙役沒敢出口,只指了指天上。
意思很明顯了。
“膽子這麽大!”縣丞眉毛倒豎,大喝一聲,“這還不趕緊捉拿?”
私下裏的言論實際上是管不到的,畢竟也不可能挨家挨戶地去聽墻角,在先年間,也有不少人私下裏說過皇帝荒唐。
但被檢舉到縣衙,官府就得處理。
如今新法還在制定之中,許多地方都有了細則,但“不敬”這一大類還未更改過,用這個理由,的確能讓人坐幾天大牢。
“等等,萬家……今日哭廟的領頭,是不是就姓萬?”縣令忽然問。
“正是呢!”衙役急急忙忙將剩下的話補上,“他家的下人才來報的官。”
縣令與縣丞對視一眼。
雖然不知道這一家子弄什麽名堂,前面父親在哭廟,後面兒子就把爹報官了。
但是管他呢!
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破口,當然要好好把握住!
“直接派人!派人!”
衙役得了令,縣丞更是換了官服,特地點了一隊人,浩浩蕩蕩地去了孔廟。
那哭嚎聲居然還未停止。
為了自家的田地,還真是……
若是在出來之後誠心悔改,也不負那塊“忠孝之家”,現在……可不好說。
縣丞在心中暗暗咋舌,隨即嚴肅面色,喝退了外面圍觀的百姓,直接走到裏面,又著人將哭嚎的幾人摁壓、堵嘴,不叫他們發出聲音。
唯一沒有被堵嘴的就是萬老爺。
他停下了哭嚎,聲音嘶啞,冷眼看著縣丞。
以往和他交際密切的是縣令,縣丞不知為何,一直不願意和他往來,送了多少東西也無動於衷。
果然,如今出來阻攔他大事的,就是這位縣丞。
“你也是阻攔我為民請願的嗎?!”萬老爺大義淩然地開口。
他的方法絕沒有錯。
那些人說了許許多多的成功案例,只要敢鬧、持續不斷地鬧,官府就一定會妥協,將田地歸還給他。
作為報答,要將這些田地的一半送給對方,作為報酬。
的確是大手筆,但是與其將這些土地給那些賤民,還不如作為敲門磚,讓那人送給背後的大人物……聽說,只要給一筆錢,五年之後能夠得到翻倍的錢財!
饒是他,也不禁動了心思。
先前就好奇,這位友人是從哪來的錢財,一口氣買了那麽多田地,幾乎一夜之間躋身到他們的行列中,原是因為如此。
總而言之,他是有長久抗爭的決心的。
現在見到官府來人,心中還笑對方居然如此沒有定力,這才多久,就迫不及待地求和。
縣丞詫異地看了他一眼,道:“有人舉報你在家中口出狂悖之言,冒犯尊上,人證均在,特來緝拿。”
他沒有說出是萬家少爺來舉報的。時人對孝道極為看重,就算父母有不對之處,子女也要忍讓,這種舉報說好聽點是大義滅親,不好聽的就是白眼狼,以後要被人戳脊梁骨的。
對方送上來一個天大的人情,縣丞也不介意在此時幫忙隱瞞。
萬老爺不可置信地看向對方:“我——”
他剛想反駁,聲音卻戛然而止。
的確罵過,而且不止一次,不止是在私下。
甚至因為罵得次數太多,他也弄不清人證是誰。
見萬老爺的這副樣子,自然清楚,人證舉報的是事實。
縣丞不再多言,直接下令將孔廟中的諸人全都拎回縣衙。
身後有讀書人反駁:“犯法的是萬老爺,怎麽我們也要去?”
“你疑似同謀,等洗清嫌疑,再放出來吧。”
萬老爺也滿心不服,但是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辯白機會,只能將希冀的目光投放在外面的百姓身上——
他努力了這麽久,這些賤……不,這些人應該有所觸動吧?
會不會如同戲文一般,一擁而上,從這群狗官中將他解救出來?
結果讓萬老爺狠狠失望了。
外面的百姓看到他,卻是避如蛇蠍,有不小心和他對視上的,都移開了目光。
甚至不少人都用憤恨的眼神看向他,有個孩子還丟來了一塊石頭。
那孩子的力氣不夠,石頭沒砸到他身上,只落在身邊,發出啪嗒的聲音。
這不對啊?
他迎來的,不應該是夾道歡呼嗎?
這群人不應該歡呼,慶幸出現了他這一位為民請命、和官府人員奮勇對抗的好人嗎?
身後的衙役狠狠推了他一把:“快走,磨蹭什麽!”
沒關系,一定是這群愚民太過蠢笨,一時半會沒有發現他的用心良苦……
萬老爺不甘地低下頭。
等到這群人反應過來,便是自己脫身的好時機。
官府,走著瞧吧。
秉持著好人不與官鬥的原則,萬老爺沒有表露出明顯的反抗意識,順從地跟著他們走了,最後回到了闊別不久的牢房中。
和他一起鬧事的那些人,關在了他的附近。
“萬老爺?”
那些寫文章的讀書人有些慌神,其中一人強做鎮定,道:“一開始,你可不是這樣說的。”
萬老爺分明說,若他們成功,以後定然有許多百姓追捧,甚至能叫他們開書院。
“急什麽,慌慌張張的。”萬老爺巋然不動,對牢房還有種熟悉感,“本地官府第一次處理這種事,不甚熟練,才出此下策。”
“這個時候,無非就是比誰更穩。等百姓回過味來,就是咱們出去的時候。”
萬老爺一口咬定。
見對方言之鑿鑿的樣子,就算是心有疑慮的讀書人,也不由得半信半疑。
目前的情況,也不允許他們不信——他們和萬老爺,早就是綁在一起的螞蚱了。
只是,在牢房苦苦等待了幾日,也不見有人將他們放出去。
焦慮、恐慌,一日日地堆積。
前幾天還有獄卒會過來,送些吃食,還算有人,可是後面,那人來的次數越來越少,最後幾乎兩天一次,送些水食。
他們出不去,便溺只能在小小的牢房內,沒過多久,這裏就充滿了濃重的臭氣。
別說萬老爺,就說這幾個讀書人,也沒有來過這樣的環境。
從一開始的冷靜,到後來的互相謾罵,直到最後的沈默,乃至死寂。
不知過了多久,地牢中來了好幾個獄卒,打開牢門上的大鎖,一桶桶冷水從天而降,澆了個透心涼。
“臭死了,家裏的豬都沒這麽臟的,還是有錢人呢。”
“省省力氣,好好把他們搓幹凈,燕都的貴人等著呢。”
幾個獄卒拿出專門給豬用的刷子,狠狠地將這些人身上的臟汙去除,還換了一身衣服。
雖然還是邋裏邋遢,好歹身上不臭了,也能拉出去見人。
隨後,又將這幾位領頭得拖出去。
久久不見外面的陽光,剛出門的時候,萬老爺幾乎睜不開眼。
如今的他失了一身的癡肥,脊背佝僂,不再有以往的精氣神,無限地接近被他看不起的那些窮苦百姓。
等到了縣衙的正堂,他終於能適應外面的光線,看到其中一位身著白色錦衣、金相玉質的公子,身後跟著幾個隨從,好似內侍。
“大人,鬧事的帶來了。”幾位獄卒恭敬地開口。
那位公子點了點頭。
直到這時,萬老爺才有力氣說話,喉嚨幹啞地擠出幾個字:“你是……陛下?”
所有人臉色驚變。
公子身後的內侍搶先一步,三步並兩步走過來,直接抽了萬老爺幾個巴掌:“胡說八道什麽?在牢裏呆了這麽多天,還是管不住嘴!”
直到將人臉打成豬臉,才收回手,退後一步。
公子微微頷首。
要是這話傳出去,他以後,定是不能再出燕都了。
縣令也被嚇出了一身冷汗,恨不得直接一腳踹上去,怒道:“這位可是寧王世子,陛下信任的人,你瘋了不成?”
那封上疏送到燕都之後,陛下當即就點了人過去看看。
武官勳貴已經用過了,不好再用;文官暫時沈寂;儀鸞衛和南監……在民間可能只有恐怖故事。
扒拉來扒拉去,最能看的居然是宮內養的那些世子——論身份足夠,手上也沒什麽權力,世子的名頭,拿去糊弄老百姓足夠了。
況且,原先叫他們來燕都,不就是為了幹活麽?
幹脆一紙令下,這群較大的世子們被派遣出宮,去往各地,督查有沒有類似的事件發生。
所以,寧王世子來到了這裏,見到了以往絕不會見到的景象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◎登基第九十一天◎
衛國公府上, 世子不停地磨墨,墨汁都快從硯臺裏面溢出來了,還不見他休息停手。
“寫啊, 你不是有文化得很嗎?”衛國公在一旁虎視眈眈地盯著他, 好不容易抓到一次大兒子回來, 非逼著他寫這封奏疏不可。
現下還能上疏的勳貴都找了人, 潤色奏疏, 送到陛下面前,想要為自己爭取一個機會,他先前也有過上疏,只是自己寫得不大好, 沒好意思送上去。
當然,也拉不下臉去找相熟的讀書人——家裏可是有一個念書極好的兒子,怎麽還找上別人了?
只是對方封了守備一官後, 就不怎麽回家了,更願意在軍營看著。在北疆出征中得了軍功, 官職更高, 對軍營的熱情也就更足了。
如今叫他抓住, 一定要對方寫出驚天地、泣鬼神的好文章, 好一眼打動陛下。
“父親……”
世子是不大願意寫的。
不說別的,衛國公年齡都有五十朝上,已經邁入了老年的範疇。武學興盛, 培養了不少好苗子,何必讓老父過去?多鍛煉鍛煉好苗子不行嗎?
養兒子養了這麽多年,父子倆不說心有靈犀, 也差不多能從對方神態中猜測出想法, 更何況, 世子日漸開朗,不像以往一般郁郁。
“你是不是看不起你爹?”衛國公頓時怒目而視,若不是手上沒有趁手的東西,早就砸過去了,“廉潔老矣,尚能飯否,這個典故你沒聽說嗎?!”
“父親,那是廉頗。”
“混小子!!”
世子放下墨條,奔逃出門,生怕叫父親追上。
只是一出門,就見到了宮中來人。
世子腳步一頓,回想著近日有什麽要事發生。軍營一切正常,近日沒有出征的計劃,所以他有時間回家了一趟。如今宮中的人來了,難不成,有什麽地方出現了變故?
衛國公在見到人後也是大喜過望,甚至想去套近乎:“是不是陛下知道了老夫年輕時的……”
他就說,陛下慧眼過人!
就算自己沒有上疏,也精準地找到了自己,這不,立刻叫人來,一定是有要事!
兩父子都覺得宮侍都是來找自己的。
宮侍的態度也是好聲好氣,問道:“國公家的二公子可在?”
衛國公:“???”
世子:“???”
“那混小子年歲不大,還沒出過燕都,有什麽事喊他,不如喊我這個長子。”
若是別人,一定不敢和宮內的人這麽討價還價,但衛國公混不吝慣了,心中也存了一些試探的心思,期期艾艾地問。
宮侍依舊維持著不變的微笑:“陛下是想叫武學多去歷練歷練,畢竟不觀戰,怎麽好做官呢?”
說完,見衛國公漸漸起勢,隱約在陛下心中有勳貴第一人的趨勢,又加了一句:“請國公放心,沒什麽危險,武學挑了一些人去。”
這宮侍口風很緊,說了這麽多,基本上一句有用的話都沒有。
衛國公只好點了點頭。
等人走後,他和大兒子對視一眼,齊齊道:“怎麽是他?!”
難得宮內來人一次,居然誰也沒喊,叫了家中那個傻乎乎的小兒子。
“近日沒聽說過什麽動靜,硬要說,就是金陵。”世子反而能心平氣和地和衛國公溝通了,腦子裏將近日的事情轉了一圈。
文官嘛,上下伸手也不少見,軍費都敢克扣,更遑論其他?或者說,如同去年那般,上下都老老實實,才算少見。
就連軍營裏也有這樣的事,不說別的,就說西寧府,原先軍費也是給的,後來一年年克扣,才漸漸少了。
所以貪腐這件事隱隱約約傳來的時候,沒多少人在乎的,也只以為陛下會緊著別的,判幾個首惡、下幾個大牢,將贓款奪回來。
異樣成了常態,不異樣的,反而被認為怪異。
可現在一看,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啊……
陛下仿佛生氣得很,連武學都叫上了。
“正常嘛,陛下去歲給上下官員都加了什麽……績效,前後封賞給了多少錢,過年給的也不少,以前還能有個借口說俸祿少,不夠養家,收些冰炭、孝敬一類,現在可沒有這個理由了。”
衛國公是陛下的忠實擁躉,陛下說什麽是什麽,從來不反駁任何一件事。
別的不說,那些新式火器,真叫人眼熱,要是哪天他也有機會,能摸一摸,甚至用上,就再好不過了。
“怪不得,我說近日那些文官怎麽乖得和孫子一樣……”說著說著,衛國公忽然竄出一個想法,道,“你說,我們應不應該乘勝追擊,將那群文官徹底趕下臺?”
內閣這麽多年都是文官的陣容,沒道理武官就不能進啊!
只是出口之後,見到孩子不讚同的神色,訕訕住了口。
“父親,何曾有武官掌握大權的先例?不如先管管部下,叫他們不要在此刻輕舉妄動為妙。”世子說完,嘆氣道,“現下文官蟄伏,未免沒有以退為進的意思,倘若這時候再活躍人前,若叫陛下看在眼中,招惹了厭惡,可就得不償失了。”
他分析之後,衛國公終於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。
“這麽一說,咱們現在表現還是錯的了?”
世子比較保守:“陛下做什麽心中自有謀算,不是一些上疏就能左右的。”
一年一簽,陛下剛剛登基的時候,內閣還會因為自己經驗豐厚,給陛下一些建議。
現在,完全是根據陛下的命令行事。
不僅是因為陛下懂得多,目光長遠,也是因為威儀日漸深厚的緣故。
世子想的要多些,陛下是不是再沒可能如以往那般親切了?
“這是好事啊,省得有些人不知上下尊卑亂折騰!”衛國公一語道破,看向憂心忡忡的大兒子,道,“才過年,沿海大勝,那群人就敢在陛下的興頭上做出此番行徑,難免沒有見陛下脾氣好容易糊弄的緣故。”
說不定,還以為法不責眾,或者賣個慘就能過去。
只能說,他們都失算了。
——
哭廟一案牽連甚廣,極為影響政績——看,都有人在孔聖人面前哭訴,豈不是指著鼻子說當地官員管理有問題?
更往上一層,是不是知府、巡撫有問題,乃至金陵、燕都?
再者,哭廟會煽動當地百姓。哭廟的組織者都是本地有聲望的鄉紳、地主,因為“仁善”,往往能獲得不知真相百姓的跟隨,聯合起一大批人,齊齊對官府發出抗議。
這麽多人,若是處理不好,就是民變,更進一步就是叛亂,縣令往後的仕途不僅完蛋,更有可能因為察覺民情不當而判刑。
早年間,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,整個縣衙上下都被擼了,還有被斬首的。
久而久之,再沒有人願意蹚這個渾水,有什麽訴求,直接閉眼答應就是——保住烏紗帽才是關鍵。
這地方頭一次遇到這種問題,縣令在接到消息後急得團團轉,不敢擅自調人遣散民眾,防止引來更多的嘩變,簡直深不得淺不得,只能不停地叫人打探消息。
“大人,那群人已經哭了半個時辰!”
“大人,周圍百姓約有上百人。”
“大人……”
“大人……”
一連串的,全是不想聽的壞消息。
縣令簡直頭疼,恨不得直接將地還給他們得了,百多畝地而已,在南方也不算什麽,誰知道,此時居然直接變成了燙手山芋。
“大人?”
縣丞今日不當值,與家小去了隔壁縣看望親人,聽到消息後緊趕慢趕來了縣衙,一眼見到了猶豫的縣令。
對方是個和稀泥的性子,不喜歡沖突,唯一的目標就是在這個位置上,老老實實地混到任期結束,遇到這種事肯定拿不準主意,想要順著他們的訴求。
可這還了得?
“大人可知得寸進尺之理?”他身上穿的還是常服,頭發也有些散亂,開口道,“倘若這次退讓,那下次呢?大人只知道滿足那群人的意願,以獲得短暫的安寧。可燕都呢?到時候陛下怪罪下來,又該如何?”
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一層,所以縣令沒有武斷地答應那些人的請求。
他嘆氣道:“縣丞又有什麽意見?”
目前為止的案例,除了答應,幾乎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法。
“絕不能答應。”慌亂之中,縣丞也沒什麽思路,但好壞還是能分清的。不說別的,陛下做什麽事都是自有章法,如今對田地下手,後面肯定有一系列的跟進。
假若他們貿然行動,壞了陛下的事,以後仕途定然無望。
說句難聽的,他們還有兩年的任期,若是此時頂住了沒有松口,兩年之後,說不定陛下就要高看他們一眼,換一個更好的地方;若是松了這個口,那可就沒有前途了。
“道理是這個道理,但總不能叫他們堵著門,這像什麽樣子?”
陛下表露過對佛道的不喜,連同燕都和金陵,都減少了燒香拜佛的次數,民間也是如此,不過孔廟不算其中,香火更甚以往。
“咱們先上疏,送去金陵六部、不,還要轉個彎才能去燕都,直接上疏到燕都!”
縣丞咬了咬牙。
因著先前寶雞縣的縣令一事,陛下特地開恩,地方縣令有直接上疏的權力。可以隨著稅收送上,也能送去金陵的儀鸞衛處,直接遞交到陛下的案上。
只是這個權力並不常用,除非是十萬火急之事。
哭廟一事,算得上十萬火急嗎?
正在寫奏疏的時候,縣衙門口忽然傳來了一陣熙攘,緊接著,衙役氣喘籲籲地沖進來,語氣急促:“大人,有人報官!”
“現在哪有時間……”縣令嘟囔一句,“是何人,報什麽官?”
“是萬老爺家的長子,報官說父親在家中不敬尊長,詈罵……”後面的話衙役沒敢出口,只指了指天上。
意思很明顯了。
“膽子這麽大!”縣丞眉毛倒豎,大喝一聲,“這還不趕緊捉拿?”
私下裏的言論實際上是管不到的,畢竟也不可能挨家挨戶地去聽墻角,在先年間,也有不少人私下裏說過皇帝荒唐。
但被檢舉到縣衙,官府就得處理。
如今新法還在制定之中,許多地方都有了細則,但“不敬”這一大類還未更改過,用這個理由,的確能讓人坐幾天大牢。
“等等,萬家……今日哭廟的領頭,是不是就姓萬?”縣令忽然問。
“正是呢!”衙役急急忙忙將剩下的話補上,“他家的下人才來報的官。”
縣令與縣丞對視一眼。
雖然不知道這一家子弄什麽名堂,前面父親在哭廟,後面兒子就把爹報官了。
但是管他呢!
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破口,當然要好好把握住!
“直接派人!派人!”
衙役得了令,縣丞更是換了官服,特地點了一隊人,浩浩蕩蕩地去了孔廟。
那哭嚎聲居然還未停止。
為了自家的田地,還真是……
若是在出來之後誠心悔改,也不負那塊“忠孝之家”,現在……可不好說。
縣丞在心中暗暗咋舌,隨即嚴肅面色,喝退了外面圍觀的百姓,直接走到裏面,又著人將哭嚎的幾人摁壓、堵嘴,不叫他們發出聲音。
唯一沒有被堵嘴的就是萬老爺。
他停下了哭嚎,聲音嘶啞,冷眼看著縣丞。
以往和他交際密切的是縣令,縣丞不知為何,一直不願意和他往來,送了多少東西也無動於衷。
果然,如今出來阻攔他大事的,就是這位縣丞。
“你也是阻攔我為民請願的嗎?!”萬老爺大義淩然地開口。
他的方法絕沒有錯。
那些人說了許許多多的成功案例,只要敢鬧、持續不斷地鬧,官府就一定會妥協,將田地歸還給他。
作為報答,要將這些田地的一半送給對方,作為報酬。
的確是大手筆,但是與其將這些土地給那些賤民,還不如作為敲門磚,讓那人送給背後的大人物……聽說,只要給一筆錢,五年之後能夠得到翻倍的錢財!
饒是他,也不禁動了心思。
先前就好奇,這位友人是從哪來的錢財,一口氣買了那麽多田地,幾乎一夜之間躋身到他們的行列中,原是因為如此。
總而言之,他是有長久抗爭的決心的。
現在見到官府來人,心中還笑對方居然如此沒有定力,這才多久,就迫不及待地求和。
縣丞詫異地看了他一眼,道:“有人舉報你在家中口出狂悖之言,冒犯尊上,人證均在,特來緝拿。”
他沒有說出是萬家少爺來舉報的。時人對孝道極為看重,就算父母有不對之處,子女也要忍讓,這種舉報說好聽點是大義滅親,不好聽的就是白眼狼,以後要被人戳脊梁骨的。
對方送上來一個天大的人情,縣丞也不介意在此時幫忙隱瞞。
萬老爺不可置信地看向對方:“我——”
他剛想反駁,聲音卻戛然而止。
的確罵過,而且不止一次,不止是在私下。
甚至因為罵得次數太多,他也弄不清人證是誰。
見萬老爺的這副樣子,自然清楚,人證舉報的是事實。
縣丞不再多言,直接下令將孔廟中的諸人全都拎回縣衙。
身後有讀書人反駁:“犯法的是萬老爺,怎麽我們也要去?”
“你疑似同謀,等洗清嫌疑,再放出來吧。”
萬老爺也滿心不服,但是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辯白機會,只能將希冀的目光投放在外面的百姓身上——
他努力了這麽久,這些賤……不,這些人應該有所觸動吧?
會不會如同戲文一般,一擁而上,從這群狗官中將他解救出來?
結果讓萬老爺狠狠失望了。
外面的百姓看到他,卻是避如蛇蠍,有不小心和他對視上的,都移開了目光。
甚至不少人都用憤恨的眼神看向他,有個孩子還丟來了一塊石頭。
那孩子的力氣不夠,石頭沒砸到他身上,只落在身邊,發出啪嗒的聲音。
這不對啊?
他迎來的,不應該是夾道歡呼嗎?
這群人不應該歡呼,慶幸出現了他這一位為民請命、和官府人員奮勇對抗的好人嗎?
身後的衙役狠狠推了他一把:“快走,磨蹭什麽!”
沒關系,一定是這群愚民太過蠢笨,一時半會沒有發現他的用心良苦……
萬老爺不甘地低下頭。
等到這群人反應過來,便是自己脫身的好時機。
官府,走著瞧吧。
秉持著好人不與官鬥的原則,萬老爺沒有表露出明顯的反抗意識,順從地跟著他們走了,最後回到了闊別不久的牢房中。
和他一起鬧事的那些人,關在了他的附近。
“萬老爺?”
那些寫文章的讀書人有些慌神,其中一人強做鎮定,道:“一開始,你可不是這樣說的。”
萬老爺分明說,若他們成功,以後定然有許多百姓追捧,甚至能叫他們開書院。
“急什麽,慌慌張張的。”萬老爺巋然不動,對牢房還有種熟悉感,“本地官府第一次處理這種事,不甚熟練,才出此下策。”
“這個時候,無非就是比誰更穩。等百姓回過味來,就是咱們出去的時候。”
萬老爺一口咬定。
見對方言之鑿鑿的樣子,就算是心有疑慮的讀書人,也不由得半信半疑。
目前的情況,也不允許他們不信——他們和萬老爺,早就是綁在一起的螞蚱了。
只是,在牢房苦苦等待了幾日,也不見有人將他們放出去。
焦慮、恐慌,一日日地堆積。
前幾天還有獄卒會過來,送些吃食,還算有人,可是後面,那人來的次數越來越少,最後幾乎兩天一次,送些水食。
他們出不去,便溺只能在小小的牢房內,沒過多久,這裏就充滿了濃重的臭氣。
別說萬老爺,就說這幾個讀書人,也沒有來過這樣的環境。
從一開始的冷靜,到後來的互相謾罵,直到最後的沈默,乃至死寂。
不知過了多久,地牢中來了好幾個獄卒,打開牢門上的大鎖,一桶桶冷水從天而降,澆了個透心涼。
“臭死了,家裏的豬都沒這麽臟的,還是有錢人呢。”
“省省力氣,好好把他們搓幹凈,燕都的貴人等著呢。”
幾個獄卒拿出專門給豬用的刷子,狠狠地將這些人身上的臟汙去除,還換了一身衣服。
雖然還是邋裏邋遢,好歹身上不臭了,也能拉出去見人。
隨後,又將這幾位領頭得拖出去。
久久不見外面的陽光,剛出門的時候,萬老爺幾乎睜不開眼。
如今的他失了一身的癡肥,脊背佝僂,不再有以往的精氣神,無限地接近被他看不起的那些窮苦百姓。
等到了縣衙的正堂,他終於能適應外面的光線,看到其中一位身著白色錦衣、金相玉質的公子,身後跟著幾個隨從,好似內侍。
“大人,鬧事的帶來了。”幾位獄卒恭敬地開口。
那位公子點了點頭。
直到這時,萬老爺才有力氣說話,喉嚨幹啞地擠出幾個字:“你是……陛下?”
所有人臉色驚變。
公子身後的內侍搶先一步,三步並兩步走過來,直接抽了萬老爺幾個巴掌:“胡說八道什麽?在牢裏呆了這麽多天,還是管不住嘴!”
直到將人臉打成豬臉,才收回手,退後一步。
公子微微頷首。
要是這話傳出去,他以後,定是不能再出燕都了。
縣令也被嚇出了一身冷汗,恨不得直接一腳踹上去,怒道:“這位可是寧王世子,陛下信任的人,你瘋了不成?”
那封上疏送到燕都之後,陛下當即就點了人過去看看。
武官勳貴已經用過了,不好再用;文官暫時沈寂;儀鸞衛和南監……在民間可能只有恐怖故事。
扒拉來扒拉去,最能看的居然是宮內養的那些世子——論身份足夠,手上也沒什麽權力,世子的名頭,拿去糊弄老百姓足夠了。
況且,原先叫他們來燕都,不就是為了幹活麽?
幹脆一紙令下,這群較大的世子們被派遣出宮,去往各地,督查有沒有類似的事件發生。
所以,寧王世子來到了這裏,見到了以往絕不會見到的景象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